(材料图)图为华子鱼洄游现象。 克什克腾旗达里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
中新网赤峰5月18日电 题:内蒙古达里湖畔 访数百万华子鱼洄游奇景的看护者
作者 奥蓝 张旭
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,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内陆湖——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湖,都会演出一场可谓“生命奇观”的华子鱼洄游产卵奇景。为繁衍子孙,数百万条华子鱼游出不利于鱼卵孵化的高盐碱度达里湖,它们逆流而上,在上游河道里产卵,之后再回到湖里成长。
眼下正值华子鱼洄游的旺季,在贡格尔河入湖口,现已有大批华子鱼涌入河道,三五成群洄游。
(材料图)图为华子鱼洄游现象。 克什克腾旗达里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
洄游之路绵长而艰苦,华子鱼“妈妈”要阅历数十公里的河道才干抵达上游产卵地。一路上,除了遭受严寒的河水,它们还要面临迁徙的留鸟以及急流险情等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为给鱼类洄游产卵发明舒适环境,河道旁现已特别布设起2处人工鱼巢,精心修筑了产卵场。
清淤泥、排路障、铲除水面废物……呼斯乐和同伴们正在现场繁忙着。
达里湖湖域面积为200多平方公里。在这儿,像呼斯乐这样的达里湖渔场工人共有50人。一向以来,他们有着双重身份:新年前为期一个月的冬捕节期间,他们是在-30摄氏度冰面上作业的捕鱼人;冬捕节往后,他们就摇身一变,成为看护达里湖生态环境的护鱼员。在华子鱼洄游产卵的当下,一切护鱼工人都在岸边的巡护点24小时巡护,保证洄游通道疏通以及防备不合法捕捉。
(材料图)图为护鱼人员沿岸巡查。 张旭 摄
从捕鱼人到护鱼员,这样的改变还得从达里湖的鱼说起。华子鱼是达里湖的主产鱼,从前一段时间,因为气候变暖、蒸发量大于补给量等原因,湖域面积逐年萎缩,湖岸盐碱化严峻,逐渐的,达里湖鱼的数量越来越少。
湖里无鱼,何故渔?为维护鱼业资源,自1950年起,当地每年实施11个月的禁渔期,合作禁牧休牧、防护林系统建造、标准旅行开发等一系列生态修正和维护措施。达里湖渔场的工人也组建了护鱼队,每个工人都是护鱼队成员。
“护鱼是咱们除冬捕出产外最主要的作业,工人们冬天捕捉出产,其他时节便从事护鱼作业。”每天,呼斯乐和同伴们都会身着迷彩服、脚穿长雨靴、拿着手电筒,打开不分昼夜、单调枯燥的20公里巡护。“要坚持注意力高度集中,便是草丛中卧着受伤的鸟也一定要第一时间发现。”
“咱们一年要在湖岸驻守200余天。”宝成参加护鱼队已30年,他告知记者,20公里的岸线上总共设有15个巡护点,这儿锅碗瓢盆一应俱全。
“咱们在护鱼过程中不只维护鱼类,还要对鸟类、土地等资源进行人工巡查维护。”呼斯乐介绍说,护鱼队员们巡护时如发现鸟类受伤、逝世等状况,会及时上报维护区管理处,帮忙查询状况。
(材料图)图为华子鱼洄游现象。 克什克腾旗达里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
达里湖作为以维护鸟类资源及其生存环境为主的国家级自然维护区,共有鸟类297种,被称为“百鸟乐土”。
现在,周边居民也把维护达里湖当作自家的工作,把环保理念装进心里、付诸在举动中,许多人自愿报名参加巡护队。
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,达里湖一向实施渔业维护性开发准则。当地渔场坚持以销定产的准则,每年的捕捉量已从曾经的近百万斤降至30万斤内。捕鱼网具网眼的巨细,也会依据每年鱼的丈量成果来确认。
(材料图)图为达里湖。 克什克腾旗达里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
再过20天,刚刚长大的小鱼苗们将连续游回达里湖。那个时候,护鱼队员们还需要在草丛中调查湖面状况,以便发现不合法捕捉者。
“那个时候湿气大、还常有蚊虫吸食,条件恶劣。咱们会24小时巡护,看护这片生态乐土。”宝成的口气中带着坚决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