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叟每天撞树300下,快瘫痪的腿竟然好了......”近来,在某交际渠道上网友发布了一位白叟在公园“撞树摄生”的视频,画面中,这位白叟叙述了一位老大妈的阅历:她因腰椎神经受压难以行走、长时间卧床,本来方案承受脊椎手术,后来坚持每天撞树300下,身体逐步恢复,现在已能正常行走。该视频发布后,引来不少人重视评论。
不少年青人趁着气候渐好还在交际渠道上仿照起“撞树摄生”,打卡跟风:“今日我也来学大爷撞树。”有网友则共享阅历“树皮比冷冷的墙舒畅”,也有网友慨叹:“说实话曾经不理解,现在36岁的我也忽然想试试撞树了。”
“撞树摄生”从晚年圈蔓延至年青人,真能练习身体,乃至“看病”吗?
4月8日,长江云新闻记者造访武汉青山公园和武昌区梅苑小区时发现,确有市民在进行“撞树摄生”练习。在青山公园,有些晚年人用膀子、后背轮流碰击树干,有节奏地碰击树干,动作较为熟练。
一位年逾七旬的大爷表明:“撞一撞,通经络,强身健体!”一位60岁左右的阿姨则说:“撞树就像敲打按摩相同,感觉很舒畅。本来后背有酸痛的当地,坚持两年多后,酸痛感减轻。”另一位挨近七旬的大爷表明:“‘撞树’这种练习方法比较直接简略,只需找到一棵健壮的树就行,还不花钱。”
在梅苑小区,住户许大妈告知记者:“我在小区常常看到有人撞树摄生,我自己练了撞树来缓解膀子酸胀,感觉没啥效果,还怕把骨头撞伤了。”
在采访过程中,记者发现一些晚年人热衷于进行“撞树练习”,以为经过碰击树木可以影响经络和穴道,然后到达强身健体的效果。
(拍摄于武汉青山公园)
撞树真能练习身体,乃至“看病”吗?对此,武汉市第六医院恢复医学科主任黄烈弥指出,“很多人觉得撞树有用,其实更多是一种幸存者误差,即人们只看到恢复者的事例,而忽视了没有效果乃至受伤的状况。不能由于个别人的‘好转阅历’,就盲目仿效。”
黄医师解说,“撞树”本质上归于身体碰击类操练,在某些状况下可起到相似经络影响、肌肉按摩的效果。但是否适宜个别,还需考虑年纪、个人体质、骨密度等归纳要素。她表明:“关于身体素质较好、没有骨质疏松的晚年人,在做好防护、操控好碰击力度的前提下,可适当测验。但必定要注意树干外表要润滑,最好在树干上包裹棉布或海绵,以缓冲碰击力。”她还特别提示道,关于大多数中晚年人,尤其是骨质疏松、体型瘦弱者而言,撞树或许引发脊柱损害、皮肤擦伤,乃至因撞树的不妥力度视点而对身体形成损害。
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恢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艳富表明,“撞树摄生”存在许多健康危险,晚年人集体尤需警觉。他表明,关于骨质疏松者而言,碰击简单导致骨折。此外,部分晚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,碰击动作或许引起血压骤升,诱发脑出血、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。关于血管中存在斑块或血栓的患者,碰击发生的轰动还或许导致斑块掉落,引发心梗或脑梗。王艳富还着重,肺气肿等患者碰击恐致肺泡决裂,在某些状况下乃至危及生命。此外,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愈合才能较差,若碰击导致皮肤破损,不只恢复缓慢,还简单引发感染,进一步加剧健康危险。
晚年人怎么挑选练习方法?武汉市第六医院恢复医学科主任黄烈弥主任主张,晚年人练习应坚持按部就班、安全适度的准则,挑选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有必定阻力的公园脚踏车、弹力带练习等低危险、有利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法,既能练习身体,又相对安全,还要结合本身力所能及,防止过度疲惫练习。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恢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艳富则表明,有条件的可前往恢复门诊进行评价,依据身体状况挑选适宜的运动项目。
记者手记:
“撞树摄生”从晚年圈走红到年青圈层,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的巴望。但摄生之道,不能只看“热烈”,更要讲“门路”。别让“自救”变“自残”,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摄生情绪。
(长江云新闻记者郑淑俊通讯员张雁南袁莉)
(来历:长江云新闻)